每日好文分享之我念冷巉君
她常常称谓我先生,在两年前的几年的微友时;在一年多前,我决定不再看她的微信朋友圈儿之前——这个称谓,一开始我婉言羞涩,也从心底发出礼貌性的几个字“我们都是好诗友”。
她经常三更半夜发来信息,那个时段,断断续续大约如此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。“先生在吗?”“你看,现在的论坛……”“先生,你看他们在就一个主题争论不休……”
在那段时间里,我潜意识里顺其了自然的这个“先生”之称,有许多温暖、些许的温情在我耳边;在我眼睛的后面;在我里里外外的身前身后。有时候,这“先生”二字,是环绕着我的,位于我略带光辉的我脑袋的前庭。
我决定不再看,不再看她的微信朋友圈。我也不再看她和他的诗友编辑的公号和公号里的她,她写的前言、后记以及评语。
当我决定了这个和那个,我已经病了。
“你来写我们《原野》公众号办刊理念语吧”。“我试试写,你来修正”
“《原野》,这个名字相当有价值,其格局的内涵也很广阔。正是文学期刊、论坛、公号的VI,也是CI。很寻常而富有诗意”。那段时间,我也常对她这样说。我说这句话,是带着一种羡慕与鼓舞。发自对《原野》其人、其名、其事,甚至是对冷巉君柔弱的头发,稀疏的前额,有温度的钦佩之口气语。
《原野》有几期载我的一些诗。其中有写《至世界的isis们》《飞船》。是《原野》头条。
“城市生长翅膀
钢铁侠
外来蝶恋花
蝶不予理睬对空间的质询
它们只与乡野元初的故居逆影
相遇于回忆、刻录
在山石灵验的高处
遵循太阳的轨迹
它们的细胞里有塔的质子
金属是它们的俘虏
任意揉搓 操控磁场
阻力驾驭飞翔 像芭蕾足尖儿
的天鹅步点 这些
非肉身非骨骼非人类所识之梦视
它们是人心叵测的测试仪
宇宙星体推举的唯一使者
足以慰籍自死亡诞生之时
至今活着的心房——唯一存放亡灵的
麦加般圣地”
凡是在《原野》里住过的作家、诗人、文学爱好者,都知道冷巉君心中住佛,佛也是她的心脏。我在看她的微信相片的时候,我能读出她的慈悲与感恩。但她不是把“经”时常用来咏读的人。她在从被称为绝症的大病做斗争到相依为命——成为一种佛的光辉的时候,她仍然关心并与光景兄及她的编辑文友一起,常常熬夜爬格子,编辑我们的《原野》。
(光景兄常常称她“冷巉姐”。我也应当称她为姐。她竟然和我是同一个农历年生。她永定比我大。我的生日,太小了。原以为秀水兄是她老乡,方知,秀水兄是福建漳州人。光景兄是我山东的老乡。我们会永远是老乡。我也是他们俩的诗友)
( 光景兄,在《说几句话》一文里:“一代才女,百年诗人,《原野》文学纸刊主编冷巉于2019年12月18日离开我们,(秀水沥阳兄订正她的最后一次微信时间是:2019年11月20日)。这一次,她真的走了”)
冷巉君,她倒下去了,站在了2020年十一月的中间。走在整个湘江的前方。
我在那个时段,接到她半夜信息的时候,我必须回复她。我现在想来,我和她的好友一样,必须回复她。我和她的好友一样,那个时段,都深深地懂的,那是她的温度、她的生命、是她和她的大病相依为命,紧紧拥抱的时候。
有一年,她发来她在她家阳台的一张照片。没几天,她还发来她在医院住院的照片。第一张阳台照片,我记得应该是有阳光的一天的时间里阳气最盛的时候。因为,我一眼看得出,这张照片应该是她的女儿拍的吧。上面的她更加虚弱。
我从她信息中得知,她在二零一六年的时候,已经和病魔在一起五年多了。
《消失于夜》?临屏
文:冷巉(湖北?十堰)
如果随夜离去
也不失为一种入世的捷径
当暗开始膨胀
于无声处便有了夜的航程
你看不远处
却是疑云重重的秘密
而那受累的消失
却永远行走在消失的阴影里
(看到一个人的签名临屏几句/冷巉)
大病中之人,大都头发稀少,而她似乎越来越少。直到我和冷巉君不再有微信的信息。是我病了!我病的不轻。那个时段,大约是2018年年初。我得了一种叫做“作为表象的屏蔽微友的焦躁世界”的病,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的病。这个病一直到前些日子,由光景兄发在某个群里,在我是一个偶然机会看到的纪念冷巉君的一篇短文,刚有迟醒。我的病依然有许些症状,为什么就现在将要痊愈之中了?!
我在若即若离中,一笔写出来这些文字。我写完行段,我再也写不完字了。杜丘说:“哪有个完啊”
我那个时候病得不轻!这个病得治愈一生!
所有正在消失,包括我们的冷暖自知。
最近,诗人们发起的百年诗人活动,看到冷巉君语,当是我看到的最后也是最初的冷巉君吧:
一.当语言不在,感恩便成为一种习惯!
二.一个无聊的女人尽干些无聊的事。
三.素身如玉,素心如雪。用忘记,埋掉语言。
四.岁月的风声,是哑巴的心痕。
五.来者要惜,去者要放。人生是一场旅行,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向同一个地方。
六.我们还是人吗?
百科——
冷巉(刘彦均)(1965~),中国著名的无聊人,后来者。从2006年创作开始,成绩颇丰。她擅长使用伤感和愁绪,凄凉悲痛,清丽柔媚以及情感相结合,对社会的关注毫不留情,其创作将个人情感与现实抒情和谐地统一。
人物简介:
冷巉(刘彦均)(1965~ ),中国著名的无聊人,后来者。从2006年创作开始,成绩颇丰。她擅长使用伤感和愁绪,凄凉悲痛,清丽柔媚以及情感相结合,对社会的关注毫不留情,其创作将个人情感与现实抒情和谐地统一。她的作品值得品读,同时对网络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人们普遍认为冷巉是中国网络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。 短短的五年时间,她主持了《原野》民刊,创作两本诗集,《音符》是冷巉的诗集之一,收录的基本是她2009年以来大部份诗作,既是朝向天堂的沉思,也是面对死亡的讲述。近三年间生了两次大病,还坚持办刊,再回首:天地一片静谧。只有昨夜那首歌。
来源:逐执网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