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分享之团队开会有技巧
为什么要开会?如何开会?怎么开会?按照会议流程?根据不同的会议对象,不同的会议主题,你的目的在哪?结果在哪?
常识性会议:班组早晚会,需要会议流程。
是否有标准,那么按照标准执行;
标准是否有争议,先做到再升华。
班组早晚会流程:
第一步,站队整队;
第二步,列队检查;
第三步,相互问好;
第四步,点名环节;
第五步,团队口号;
第六步,宣导提问;
第七步,散会离场。
有人问:为什么要整队,散会也需要规范吗?一个团队是否有规范,从开头和结尾就可以看出来(很多会议只有开头没有结尾,代表什么?管理只做要求,不做检查,反正我说了,做成什么样再说)
有的人不明白,为什么要宣导事情前喊口号,一个团队的口号,就是“集结号”,宣导的内容才是会议的“精髓”,也就是会议的目的。
为什么要开会?开会的目的是什么?
出征前的“誓师大会”,开会的目的就是布置任务,“左路大军”、“右路大军”、“左右先锋”、“主力军”、“粮草后勤部队”……
班组早会,就是分配任务,每个与会人员知道今日的任务,进入车间后能够自行的做好开工准备,而不是等到班组长进入车间之后再来一一安排,万一班组长临时有事设备就闲置在那了。
只有做好任务分配,班组的日常巡线工作才有意义,反之班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物料配送员”;班组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识别过程中的隐藏问题点和风险点,及时的纠正与预防,针对团队不同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工作。
企业内技术、设备非一线定岗人员的会议。
可以采用QCC活动圈的模式进行,进行项目进度会议。工程技术型人才,目的是为了保障生产的运行,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,主次不能弄混淆,辅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战斗的最终胜利;工艺流程的规范化、简单化,设备的稳定性、加工能力。这些都是核心的问题,保障了这些,“打仗”也就轻松了。
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。
开会的人员都是带着任务来的,有组织、有协调。不懂兵法和排兵布阵,出去就是把脖子伸出来给人砍。管理生产无非是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,对外掌握市场动向,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,市场的调研就如同行军打仗的地形勘察和敌情探查;对内讲究的是知能善任。
往往企业的架构流程问题,导致职责混乱,其实很多电视剧都有这样的反面教材。
如同员工考勤问题,组织各部门长来检讨;安全会议问题,组织各部门长来讨论;“粮草”搬运问题,组织各班组长来协调运输等等,就是一种会议的异常状态。
“权”、“责”、“利”不明确,一个管理者对团队有奖惩、晋升、加薪的权利,也有对应的要求、管理、惩处责任。每一个层级都有这样的现象,也是人的本性。很多人习惯性的做好人,把责任往外推,就像办公室文员因员工鞋子乱放去管理一样,双方不理解就导致一天情绪不佳,可以把鞋子放置情况反馈与对应车间管理者,至于是宣导与要求、惩处和警戒都可以,但是让一个文员去管理,不就是让文员和员工“干架吗”?员工又为什么要听你的?管我的人本来就多,还需要听你说教。
“委任与授权”。
开会要有目的,重大的事情一定是有组织、有安排的,不能一个通告或者临时委派某某做什么,其实这是一种管理上的不作为。
新到的管理,要当着与之相关部门进行介绍,说明清楚,哪些是部门间相互协作,哪些以后是他需要管理的人,把接口关系明确。
因材施教,因人而异。每个人到一个新的岗位,企业一定是希望他能够胜任或者做得更好的,那么“用人不疑”,授权与收回亦如此!
“犒军的学问”。
哪怕都是吃饭喝酒,也有着不一样的学问。吃人嘴软拿人手短,为什么有些“开战”前期要犒劳三军,正是“吃饭”也是一种艺术,告诉将士们一场硬仗要来了。为什么凯旋而归要庆功,团队士气正旺的时候,不加以赞赏只会令士气大打折扣,以后想用人之际无人响应。
不同的组织方式,换个环境、换个场所,效果会不经相同。
会议注意事项:少开大会,日常会议以小组为单位。第一阶段:熟悉团队情况,所管辖的团队人员及状态;第二阶段:学会布置任务和检查,每个人员清楚今日的目标,入车间后能自主的做好开工准备,而不是等到班组长一一的把准备事项安排到位,一旦存在班组临时有事就会导致机台停滞;第三阶段:力是相互的,尊重式管理,在团队规范成型的基础上,进行互动,及时梳理员工所遇困难,后期的管理重心所在,解决员工的困难,团队的战斗力才能有效提升。
开会是一种组织的方式,也是管理上的一门学问。避免组织一些没有准备的会议,避免开一些没有目的的会议,要开就要开有结果的会议。
来源:逐执网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